中国男足U22真是太可惜了!在今天进行的中国男足和澳大利亚男足的亚足联U23亚洲杯预选赛中,当时比赛仅仅开场不到1分钟,中国队在前场完成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抢断,让人感到特别可惜的是,小将拜合拉木的突破分球有些偏软,没有能够将球传给前插的队友王钰栋,中国队错失了绝佳的破门良机。坦白说,这样的机会真的是弥足珍贵。现场看球的球迷当时就“哎呀”一声炸了锅,有的拍着大腿喊可惜,有的攥着拳头直跺脚。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叹了口气——开场这一下抢断多漂亮啊,几个小伙子跑位也挺机灵,就差最后那一下传球的劲儿和准头。拜合拉木当时突破到禁区边缘,眼角余光其实瞥到王钰栋已经插空了,可就是脚底下软了半拍,球传得又慢又正,直接被澳大利亚后卫伸脚断了去。这真不是苛责小将,毕竟他才二十出头,大赛经验少。可反过来想,这种关键传球的意识和力度,不该是到了预选赛才练的。平时训练里,是不是真的模拟过这种高压下的快速传切?我看了他们之前的热身赛,好几次都是类似的问题:抢断挺积极,一到最后传球或者射门就掉链子。要么是犹豫,要么是动作变形,说白了就是实战里练得少,真到了硬碰硬的时候,手忙脚乱。再看澳大利亚队,人家断球后立马就组织起反击,传球又快又稳,几个球员之间的跑位接应跟排练过似的。不是说我们的球员没天赋,拜合拉木的突破能力、王钰栋的前插意识都不差,可就是捏合不到一块儿去。教练的战术安排是不是太死板?平时有没有让他们多练点随机应变的配合?最让人揪心的是,这种“错失良机”在国字号青年队里太常见了。每次都说“年轻就是资本”,可资本得靠实打实的比赛磨啊。光在国内踢联赛,强度不够;出去拉练的对手要么太弱要么太强,根本起不到锻炼效果。到了预选赛这种真刀真枪的场合,平时藏着的问题全暴露出来了。不能只骂球员“不争气”,得想想背后的青训体系、赛事安排,到底给了他们多少能真正成长的土壤。